0%

A Novel Task-Duplication 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Environments

概述

基础知识

  • DAG调度属于静态调度问题,现有算法可以分为三大类:

    • list scheduling:主要思想是计算出每个任务的优先级,然后按照优先级来进行处理。K.Shin定义了三种类型的任务优先级:

      (1)S-Level:按照从当前结点到最后结点的最长路径(不考虑传输代价)

      (2)B-Level:按照从当前结点到最后结点的最长路径(考虑传输代价)

      (3)T-Level:从开始结点到当前结点的最长路径(考虑传输代价)

    • cluster-based scheduling:首先进行任务聚类,然后对类分配到不同的处理器上,然后可能对类进一步合并

    • task duplication-based scheduling:思想就是可以减少传输代价,充分利用处理器空闲的时间

以往算法的问题及本文主要贡献

  • 以往算法有以下问题:
    • (1)非常依赖一些关键的参数,比如最早完成时间,但是提前计算得到的这些参数可能并不准确,会导致得到局部最优解
    • (2)在现有的算法下,一旦task duplication是无效的就会弃用,但是实际上有可能当其他复制的task被执行之后这个任务复制又会变得有用了
  • 本文贡献:(Task Duplication 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)
    • (1)New definition of Key Parameters:(文章中说和baseline algorithm TANH比较,比如定义est的时候,如果前后两个任务在一个处理器上,就不用考虑传输代价,会比较准确,不过这不是应该的么,这也算创新??)
    • (2)Improving the initial clustering:现有的算法都是将一个父节点的任务进行复制,而TDCA也会考虑等待其他类中的父节点将结果传输过来
    • (3)Considering of the chain reaction:进行任务复制的时候看链式反应现象,有可能现在没用,但是过一段时间就有用了

问题及基本符号定义

符号定义

  • DAG=. V:任务节点的集合; n:任务的数目; E:边的集合(依赖关系); e:边的数量; P是处理器的集合,共m种; T是$n\times m$的矩阵,T(i,p)代表第i个任务在第p种处理器上进行的代价; C是$n\times n$的矩阵,代表了任务之间的传输代价(communication costs)
  • PRED(i):代表i的父节点的集合; SUCC(i)代表i的子节点的集合;

算法简介

  • 基于TANH算法进行改进的,所以先对TANH算法进行简介,然后则是本文提出的TDCA算法

TANH算法

  • Parameter calculation:

    The processor is defined as favorite if using that for execution of task j(j $\in$ V) results in a minimum completion time for the task j.

    • est(i):最早开始时间
    • ect(i):最早完成时间
    • favorite processors: 取值范围为fproc(i,1)fproc(i,m)
    • favorite predecessor: fpred(i)
    • level(i): B-level
    • last(i): latest allowable starting time
    • lact(i): latest allowable completion time
  • Initial Cluster Generation:首先按照level值进行不减的排序,而后每次选择未被安排的任务,并加入到新的cluster中,然后迭代进行如下的过程:

    每次添加i的一个父节点(一般是fproc(i)),直到每个节点都被加入到类中。整个类被安排到一个不被占用的处理器上,如果所有处理器都被占用,则将其安排到一个虚拟的处理器上,并且一个任务的执行时间定为此任务的平均运行时间

  • Task duplication or clustering merging:如果存在类被安排到虚拟结点,则此步要进行cluster的合并,思想是将任务计算量大的和任务计算量小的合并在一起,从而使得被合并的类的总计算量只有少量的增长。如果没有类被安排到虚拟节点,则尝试进行任务复制,比如任务集合$\{x_1,x_2,…,x_k\}$, TANH可以把任务$x_1$到$x_{i-1}$复制到另一个处理器q,q是从$fproc(x_{i-1},1)$到$fproc(x_{i-1},m)$中第一个不被占用的处理器,而后把$fpred(x_i),fpred(fpred(x_i)),…$,依次加入

TDCA算法

  • 分为四个阶段:聚类初始化,任务复制来减少完成时间,类别的合并来得到一个初步的调度,增加阶段用于利用处理器的空闲时间。

符号定义

  • Communication Cost:
  • Earliest Starting Time:
  • Earlist Completion Time:

  • The rth Favorite Processor:

  • Critical Predecessor:假设所有任务都分配给最喜欢的处理器,cpred(i)是将其结果发送到任务i的最后一个前任。
  • Task Priority:(采用B-Level)

  • Critical Predecessor Trail:The critical predecessor trail of a task i is defined as cpred(i), cpred(cpred(i)),…, up to the entry-node.

任务初始聚类

  • 在TANH中,如果i有多个父节点,而$j = fpred(i)$还没有被安排,那么直接将其安排到i的处理器p上,但是TDCA还要考虑是否满足下式,不满足则说明可以直接将j安排到favorite processor上,然后等从j给i传输信息

  • 如果j = cpred(i)和i不属于一个类,当上述不等式不成立时,选择未被安排的父节点k使得上式成立,如果这样的结点有很多个,我们选择最小的ect(k,p)

  • 迭代停止条件:(1)到达开始的结点;(2)如果j=cpred(i)没有被同一个处理器安排,并且找不到未被安排的父节点满足上述不等式,那么就停止迭代

两点评论:

(1)由于ect只是估计并不准确,并且有可能fproc(j,1)已经被占用,因此上述不等式不能正确的知道j是否对于i有益

(2)如果任务数量n远大于处理器的数量m,那么会没有不被占用的处理器,此时停止任务聚类,然后根据当前的安排,将未被安排的任务安排到一个可以最小化开始时间的处理器上面

1

Task Duplication

假设$X_p = (x_1,x_2,…,x_k)$表示安排到处理器p上的任务集合,那么现在有两种情况需要处理:(1)先进行检查看对于$i\in [2,k]$,是否存在$cpred(x_i)\neq x_{i-1}$,如果存在则说明前一个结点不是$x_i$的父节点的最晚结点,故而中间需要等待,即中间存在空闲时间,可以用来执行复制的任务;(2)检查$x_1$是否是开始结点,如果不是,则对$x_1$的父结点的踪迹(这个点是啥意思??)不断执行任务复制

2